week3 practice

2017-07-27(二) 蓋樓[188]

Java Week3 Code-Test-Hw3

#week3 java 數據類型、運算表達、循環加上數組

#還有互評作業喔

#工具使人長壽

#下次增加Commit頻率

#原來作業可以重複做,16/20答題率太低,再衝一次是19/20,下次要拿滿分

實踐篇:

反編譯
生成文檔
Eclipse 環境安裝
視窗設計
用循環概念劃圓

Week3 作業(答題率16/20)

  • Java中没有无符号数

    • Java中沒有無符號數,可以用long代替

  • (判断)3.14是float型。

    • 一般浮點數默認是double,如果是float類型,會寫成 3.14f

  • (判断)字符串连接运算符其实是用append来实现的。

    • 講義沒寫,在javap - c反編譯中,有提到append的字符串附加

  • (判断)String属于引用类型

    • String 屬於class類,也就能算是引用類型

  • & V.S &&

    • 後者,假使第一條件事flase,後面就不必看了

  • 數組的聲明時,不能指定長度,這是非法的

互評作業:

用“埃氏筛法”求2~10000以内的素数。2~10000以内的数,先去掉2的倍数,再去掉3的倍数,再去掉4的倍数,……依此类推,最后剩下的就是素数。 (要求使用数组,使用数组的长度,使用增强的for语句)

總結:

  • 粘貼代碼、照抄代碼、親自敲一遍,發現先有output出來,內心就會有聲音去慢慢實作,照抄也是一種肌肉記憶的訓練,最後再讓己去發揮,就像S今日文章,Scalers:熟能生巧,“巧”是生出来的,沒有熟練,談什麼巧。

  • 今天也是做了6小時,才開始打文檔,總覺得都學完再做紀錄,但是,後來覺得兩小時,就做一次紀錄輸出,做一次commit,小部分迭代,儘管進步0.001公分,但也值得紀錄。

  • 做好每一次作品,不要用自己的自尊來做事,而是用學習的成長頻率當作自己的努力指標,不檔的比較,會讓自己無法持續做事。

  • 工具,雙螢幕真的省下大量時間,真的很難想像如果還是用13寸筆電,可能時間是乘上好幾倍。

Last updated

Was this helpful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