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06]害怕選擇,安全感不足怎麼辦?
“本问题来自ScalersTalk成长会每日一议活动”。
#ScalersTalk每日一议# 20180411
[006]害怕选择,害怕选错,总是对未来各种担心且没有安全感怎么办?
1.選擇的前提
2.不選擇的代價
3.擔當你的選擇
4.自身的選擇經驗
1.選擇的前提
我認為在選擇之前,其實有一個前提,你是否配得上這些選項?會這麼說的原因,很多時侯的焦慮是因為我們對於現況有很嚴重的偏差認知,但是我們腦中又被媒體的很多信息垃圾塞滿,諸如現今失業率提升、工作不景氣等報導。 關心時事不是壞事,但如果自以為憂國憂民地抱怨,並且自怨自艾地自己的未來,那麼就只是做一些無意義的情緒活動。
撇開媒體、國家就業率等等宏觀詞彙,我們極少照著鏡子問問自己,我會什麼?我有什麼是市場需要的能力?先把這些答案釐清後,再去看那些“原先認為的選項”,就會有所調整,你配不上的選項,也不會再是你的選擇範圍; 你配得上而且有機會發展的選擇,才是你更要關注的。
2.不選擇的代價
在檢視自身能力後,面對剩下的選項時,多數人仍會害怕選擇,總覺得選A了會失去B; 選了B會失去A等等,因為人們厭惡損失的心理,使得當局者更不容易做出判斷,但是,若是不及早跨出第一步,面臨的將是“不選擇”的代價,那就是失去了A, B與其他選項的機會成本。
3.擔當你的選擇
理解不選擇其實是帶來更大的損失後,我們對待我們的選擇得要有正確的心態,能夠擔當我們自身的選擇,捫心自問是否能夠承擔自己選擇的風險,能否輸得起且面對失敗的可能性,若答案是否定,就調降自己的慾望,選擇更安全的選擇。最怕就是,既有雄心大志 ,但卻不想承擔任何風險、不想面對失敗的可能性。
4.自身的選擇經驗
闡述一些選擇的思路後,我想談談自身的選擇例子,曾經我很徬徨在大學念完後,“應該先當兵就業、還是先讀研究所”,
如果是先當兵就業在讀研,會比較了解業界的需求,讀研時會更有產業的思維,但是也可能承擔當完兵後腦力下降的風險;
後者則是先讀研之後服兵役就業,後者的求學之路比較一致,但是對於研究可能不會有這麼多頭緒。
當時,我是這麼評估兩者選項,後來我選擇後面的選項,一開始挺擔心會不會選錯,於是,我盡可能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,可能一天能待在實驗室學習8-10小時左右, 補強自己的專業基本功,盡可能把作業做得更透徹,把想法思考得更加深入,這些行動使我的研究方向有開始有了眉目,同時也不在糾結那些選項的迷茫,因為我覺得,過分賦予選擇的權重,其實是犧牲自己上路行走的時間,真正困難往往不在開局,而是持續地在每一個你想放棄的時刻,咬牙前行,有一顆堅定的心智、把事情辦妥的靠譜習慣是更加重要的。
曾經,我也羨慕那些出國的同學,但是現今我會更加專注自己的選擇,試著把這個選項做到最好,起碼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標準,這麼思考後,心態也會更加平和,做事也會更加踏實,所以,不管你是否選擇哪一條道路,你要做得就是拼命向前,哪怕你當初選錯,那麼也要牛逼一把,讓你的光芒蓋過你的選擇。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