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Notes of Graduate School Guidebook
  • Introduction
  • [001]研究所學什麼
  • [002]Individual Meeting Note
  • [002]研究所學什麼 (下)
  • [003]表格式思考
  • [004]學術著作的要件(1)
  • [005]學術著作的要件(2)
  • [006]學術著作的要件(3)
  • [007]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(1)
  • [008]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(2)
  • [009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1)
  • [010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2)
  • [011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3)
  • [012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4)
  • [013]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(1)
  • [014]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(2)
  • [015]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(3)
  • [016]期刊論文閱讀技巧(1)
  • [017]期刊論文閱讀技巧(2)
  • [018]總覽式文獻回顧與田野(1)
  • [019]總覽式文獻回顧與田野(2)
  • [020]演講–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(1)
  • [021]演講–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(2)
  • [022]演講–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(3)
  • [023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1)
  • [024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2)
  • [025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3)
  • [026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4)
  • [027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5)
  • [028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1)
  • [029]總覽式回顧筆記(1)
  • [030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2)
  • [031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3)
  • [032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4)
  • [033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中)(1)
  • [034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中)(2)
  • [035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中)(3)
  • [036]Related work整理
  • [037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1)
  • [038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2)
  • [039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3)
  • [040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4)
  • [041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1)
  • [042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2)
  • [043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3)
  • [044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4)
  • [045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1)
  • [046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2)
  • [047]研究的工作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3)
  • [048]研究的工作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4)
  • [049]研究的工作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5)
  • [050]Seminar1 work
  • [051]Seminar1 PPT
  • [052]Seminar1 Question and Answer
  • [053]Seminar1 復盤與總結
  • [054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1)
  • [055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2)
  • [056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3)
  • [057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4)
  • [058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5)
  • [059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6)
  • [060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7)
  • [061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1)
  • [062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2)
  • [063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3)
  • [064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4)
  • [065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5)
  • [066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6)
  • [067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7)
  • [068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1)
  • [069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2)
  • [070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3)
  • [071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4)
  • [072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5)
  • [073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6)
  • [074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7)
  • [075]Seminar 2 note
  • [076]Seminar 2 PPT
  • [077]Seminar 2 總結覆盤
  • [078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8)
  • [079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9)
  • [080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10)
  • [081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11)
  • [082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1)
  • [083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2)
  • [084]車載網路文獻回顧
  • [085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3)
  • [086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4)
  • [087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5)
  • [088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6)
  • [089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1)
  • [090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2)
  • [091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3)
  • [092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4)
  • [093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5)
  • [094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1)
  • [095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2)
  • [096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3)
  • [097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4)
  • [098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5)
  • [099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6)
  • [100]第一次刷完全書
  • [231]Seminar 3-PPT-What Mobile Ads Know about users
  • [232]Seminar 3-Questions
  • [701]研究所學習建議
  • [701]Self-Driving Emulation System
  • [701]Introduction of SUMO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2017-09-13(三) [007]篇
  • 山中無歷日,寒盡不知年 — 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
  • 【筆記】
  • 【初讀感悟】

Was this helpful?

[007]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(1)

2017-09-13(三) [007]篇

山中無歷日,寒盡不知年 — 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

頁數:P55-P59

【筆記】

  • 1.如果新生報到9月,口試在6月,那麼就只有21個月的準備時間,當中包含修課、論文的寫作。

  • 2.基本一年工作360天,一天工作10-12小時,21個月中,有分為七個歷程。(參考頁62『表1:兩年至碩士班學位論文文研究進度表』)

一、初步

  • 3.研究主題選定:逐一進行初步的文獻回顧,以便了解主題的研究背景,

    • 包括問題的起源與背景、

    • 這個問題在現實是解與學術世界的價值與意義、

    • 目前學術界者要比較有共識的主要結論

    • 目前學術界懸而未覺的癥結點與爭議

    • 目前學術界的主要研究趨勢與課題

此探索能讓你盡快下決心,選定一個研究主題(譬如「僅本工資」)。

二、深化文獻回顧

  • 4.了解主題中的各種子題、研究方法、研究設計,直到你對某一個具體問題有些感覺、以些想像。

  • 5.給問題下一個標題(譬如「基本工資對弱勢勞工失業率之影響」)並且用一段話試著陳述你的問題意識與研究焦點,從而形成問題陳述,這算是較明確定義你的論文題目。

三、下一步(分析、歸納、彙整):

  • 6.根據先前閱讀經驗,挑選一組適當的關鍵詞,開始搜尋並選出該問題密切相關的論文。

  • 7.藉由搜查論文勾勒出學術界研究此問題曾經

    • 採取的角度、

    • 研究方法與流派、

    • 有共識與有爭議的議題、

    • 各種主張與技術上的細節、

    • 會影響實驗的所有因素。

  • 8.最後彙整出個流派的優缺點與得失,以及背後大致的原因與機制。

四、嘗試突破與創新

  • 9.從既有方法與觀點中截長補短,揉和(hybrid)程數家之長的解決方案或答案,以便他在某些場合下,較既有 的解決方案更適切或更優越。

  • 10.重新調挑創新策略與研究構想,直到排除看得見困難為止,已係評估此方法的優缺點,選定一個最能表現其優點且最能遮掩其缺點的應用情境。

【初讀感悟】

  • 1.時間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少,如果以2019年6月30到今天,還有655天。

  • 2.主體、子題、研究背景,這些東西越早起步,後片面承擔風險就越小。

  • 3.每一步驟花得時間都不短,需要每天有耐心的積累,則最後難有好品質的論文。

Previous[006]學術著作的要件(3)Next[008]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(2)

Last updated 6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