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01]研究所學什麼
2017-09-07(四)[001]樓
一、達摩面壁,慧可立雪–研究所學什麼
頁數:P29-31
【筆記】
1.的確,碩士班與博班所學到的知識未來往往用不著,因為你畢業後的工作內容跟論文的研究主題可能毫無相關,但是,在產業界、政府機構和學術解決的問題的方法和程序大同小異,所以研究的方法是可以受用一輩子。
2.不管是學術或是實物界,典型的研究(research)分為兩種,其一是為一個重要問題尋找嚴謹而可靠的答案(answer to a problem); 其次是為現存和未來的問題找尋更好的解決方案(solutions to a problem)。
3.創新過程不可以仰賴靈感和運氣,因為他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都太高,並且他們都是學不來的。
4.找尋重大問題需要一系列的方法與能力,以下分為五種能力
能力一:搜尋相關文獻,判斷文獻的可靠性與品質,並且迅速過濾品質較差的
能力二:分析優質文獻的觀點、證據、推論過程,已確定他們各自的得失與短長
能力三:比對不同文獻的見解與相互批評,以便找出所有文獻中仍有待進一步釐清的疑點
能力四:彙整既有文獻中考靠的部分,拼接出事實較完整的面貌,並盤點其中尚待釐清的疑點
能力五:對尚待釐清的部分進行第一手的調查與研究,以便獲得獲提的完整答案
【初讀感悟】
1.在這裡釐清“用“的概念,想到上學習修系統分析的三個概念:tool,technique,methodology,以層次來說,研究方法就像是學一種“methodoloy”,更高維度的思考模式,所以不是屬於那種“快速的即戰力”,也不是戰術技巧,更像是一種戰略思考。
2.這兩種有概念上的差別,前者有更嚴謹、夾擊更小的範圍限制;後者有點像是通解,但是在不同的場域下,有不同長短
3.研究財經新聞報導的正確性、網路醫療資訊、或是生涯抉擇,都可以使用此種研究方法思考。
4.能力一,判定優劣有幾種指標,作者的學校、是不是從 journal、conference、citation、還有頁數最後的參考文獻
5.能力二,前陣子讀一篇較差的論文:講述GPI關於全球資訊入侵的隱私指標,發現他的數學model幾乎是抄襲global conflict risk index,整篇的邏輯架構很不嚴謹,相反得,好的論文論述嚴謹,而且會清楚交代自己的貢獻與流程架構。
6.能力三:比對的能力我上學期讀的時候還沒get到,因為我沒有限縮在同樣的領域看很多篇,即使看了SIP,但是沒有在同一個時間區間,比對多篇論文在同一個問題解法上的優缺點。
7.能力四:比對有點像是以格形式的概念,就好像如果以電腦做系統來說:有市佔率、介面美醜、效能等等base的考量,彙整即時再分別Mac,Linux,Windows的os下,不同種base的優劣,在這些確定的優劣對比下,用客觀邏輯推衍出另外的結論,在推出這些結論時,同時也要去質疑此結論的正確性與有無其他影響變因、誤差或者疑點。
8.能力五:目前我沒有get到階段,但目前猜測,應當是把模糊的焦點,完善他的解法,觀察是否能用排列組合的方法嘗試,找出在該限制環境的最佳解。
9.在九月二十六日,想在演講中問彭教授answer to a problem 與 solution to a problem 有更多例子上差別嗎?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