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88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6)
2017-12-03(日) [088]篇
第十七章 終生受用—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6)
【筆記】
本章節一開始,提出三種類型核心能力
主動取得正確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
自我批判與辨別是非的能力
創新的能力
主動取得正確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
但在第一步,其實就要花大量的時間訓練,舉自身最近寫高懂軟體工程的例子,老師要我介紹Jibo相關的市場定位,而我一開始查的資料,大多是數位時代的報導、或是其他科技媒體的報導,大多是"看法",而這些看法大多是有bias,或是說是先有預設立場,但是,當時我search時候根本沒感覺,只覺得盡可能在有限時間內,了解越多越好,只不過,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實吃了很多“加過添加劑的資料”(還不能稱上知識),但是,之後我去找IEEE 的paper,相較之前的搜尋資料,paper寫得有脈絡,不僅會講述robot的發展演進,還會提到developer當初對於robot的理解,這樣的材料,更接近第一手知識,腦中對於Jibo也會更加清晰。
自我批判與辨別是非的能力
在第二步時,自我批判與辨別是非的能力,當在報告Jibo的市場定位時,老師問我Familiy的定義到底是什麼,我其實愣住了,因為我其實報告之前腦中有浮現此問題,但是沒有深思,所以回答時沒有很間單扼要,這也證明,我對於自我批判與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,同時在之後Jibo V.S Alexa 的闡述中,也證明我沒有抓到裡者背後的隱藏假設,這是我需要去磨練的。
不過,活用期刊問論文的知識,是目前我還欠缺的能力,因為我自己的理解到『活用』是能透過某篇paper解決,目前自己困擾已久的問題,並且在方法特性表中,展現足夠好的performance,但是,目前我還需要建構更強的implementaion能力,這是我得補足過去不足的訓練缺點。
知識與資訊
關於資訊與知識,彭教授從正確性、組織性、演
譯性來區分,這邊也讓我想到S提到的信息成長課,講述DIKW的知識模型,並且提到信息的輸入與輸入處理能力,這方面我覺得透過大量的經典書籍閱讀與原文書閱讀會有大量幫助,而非去新媒體的猜測、看法,畢竟,這些眼球黨的文章,多數是吸引點擊率,對於你長期的消化系統培養是沒有幫助的。
嚴謹的論證習慣與跨領域的視野
在看完MIT Media Lab的創新例子後,仍舊不能忘記Carson Smuts老師當初指導我們組別時,他要求我們發揮想像力但是同時他又是能夠implement出來作品,往往,我們都會過度強調創新,但真正厲害的人,真到哪些是舊、哪些是新。
舉例來說,在報告Jibo機器人時,我就只能按照目前市面上報導的資料做搜集、整理,但是少了自我批判的過程,以至於老師問我define the family robot時,我整個人傻住,並且,
老師點出Jibo是一種 a new type of game,
要我們去技術,在software界,很多product是老酒新瓶的展現,從GameBoy到寶可夢,甚至到虛擬實境,某些game的software底層依舊不變,但是device、hardware、display會變。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