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055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2)

2017-10-31(二) [055]篇

第十四章 為山九仞-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2)

【筆記】

補齊文獻,盤點戰果-要多少文獻才夠?

  • 碩博士生在口試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可能是『你論文的主要貢獻是什麼?』

  • 這個問題主要可以被細分成兩個部分,

    • (1)你的論文有哪些(新穎)的貢獻?

    • (2)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?

  • 後者牽涉到學術貢獻的價值高低或含金量,下一節會討論,此節先討論這個問題。

你如何確知自己的貢獻?

  • 一篇學術的成果 = (左者在此篇呈現的所有知識) - (前人發表過的一切知識) = 學術著作的貢獻

  • 隨時掌握學術界的最新動態,不要浪費時間去重複研究已經被發表過的議題,這是學術研究的第一要務。 // 這也是為什麼教授一直要我們去看最新的conference,了解最新研究

  • 學術研究始於與文獻對話,終於和既有文獻文獻對話。

文獻回顧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合格?

  • 有人說碩士論文參考的文獻至少要有一百篇,有人說博士論文的參考文獻要五百篇,那麼到底該如何判定?

  • 學術界有一個共識,論文的第一章,必須明確宣告論文題目與研究的範圍,在這個範圍內的關鍵論文,你都必須讀過。或者說,會影響你研究結論的文獻,你至少都要仔細讀過與你相關的段落,且精確地加以了解。

  • 在論文第一章宣告的研究範圍越廣,或者你宣告的研究成果越多,你必須負責舉證已確認其正確性的範圍就越廣,同時你得熟悉的文獻範圍也得越廣。

  • 論文口試有時被稱為“defense”或者 “oral defense“,意思就是為你論文中的結論『辯護』、『防衛』,而口試委員的職責就是攻擊你的弱點,質疑你的結論或研究方法。 // 平日的積累與練習,就是讓自己的思維更加縝密,並且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

  • 如果一開始的研究範圍畫得太小,以致最後才發現有把握可以防衛的結論太少了,那就後悔莫及了。

  • 設定研究範圍時,是由寬而窄,策略上由淺而深,先粗略地進行大範圍的文獻回顧與思索創意,繼而逐漸縮小範圍並深化思考與創意,往含金量最高而風險最小的地方挖掘。

哪些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較高?

【感悟】

  • 本節談論研究成果的範圍,就像自己畫一個圓,這個圓的size是得在自己的掌握內,太大跟太小都是無法去控制的。

  • 如果沒有扎實的文獻回顧,那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貢獻如何,還有其它文獻與自己文獻之間的關係。

  • 在範圍內的關鍵論文,那麼何謂範圍內?這裡就要找出邊界(Boundry),目前我想到的是用總覽式文獻回顧的方式,找出此論文的門派、類別、方法特性,才有辦法精準定位範圍大小、相對位置。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