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Notes of Graduate School Guidebook
  • Introduction
  • [001]研究所學什麼
  • [002]Individual Meeting Note
  • [002]研究所學什麼 (下)
  • [003]表格式思考
  • [004]學術著作的要件(1)
  • [005]學術著作的要件(2)
  • [006]學術著作的要件(3)
  • [007]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(1)
  • [008]研究的歷程與時間表(2)
  • [009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1)
  • [010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2)
  • [011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3)
  • [012]指導教授與研究能力的養成(4)
  • [013]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(1)
  • [014]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(2)
  • [015]研究主題與論文題目的關係(3)
  • [016]期刊論文閱讀技巧(1)
  • [017]期刊論文閱讀技巧(2)
  • [018]總覽式文獻回顧與田野(1)
  • [019]總覽式文獻回顧與田野(2)
  • [020]演講–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(1)
  • [021]演講–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(2)
  • [022]演講–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(3)
  • [023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1)
  • [024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2)
  • [025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3)
  • [026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4)
  • [027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5)
  • [028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1)
  • [029]總覽式回顧筆記(1)
  • [030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2)
  • [031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3)
  • [032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上)(4)
  • [033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中)(1)
  • [034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中)(2)
  • [035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中)(3)
  • [036]Related work整理
  • [037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1)
  • [038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2)
  • [039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3)
  • [040]批判與創新的要領(下)(4)
  • [041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1)
  • [042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2)
  • [043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3)
  • [044]十倍數文獻回顧要訣(4)
  • [045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1)
  • [046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2)
  • [047]研究的工作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3)
  • [048]研究的工作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4)
  • [049]研究的工作策劃、進展與風險(5)
  • [050]Seminar1 work
  • [051]Seminar1 PPT
  • [052]Seminar1 Question and Answer
  • [053]Seminar1 復盤與總結
  • [054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1)
  • [055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2)
  • [056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3)
  • [057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4)
  • [058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5)
  • [059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6)
  • [060]研究工作的策劃、整併補強(7)
  • [061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1)
  • [062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2)
  • [063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3)
  • [064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4)
  • [065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5)
  • [066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6)
  • [067]學位論文的寫作要領(7)
  • [068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1)
  • [069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2)
  • [070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3)
  • [071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4)
  • [072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5)
  • [073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6)
  • [074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7)
  • [075]Seminar 2 note
  • [076]Seminar 2 PPT
  • [077]Seminar 2 總結覆盤
  • [078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8)
  • [079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9)
  • [080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10)
  • [081]考古題與口試委員的期待(11)
  • [082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1)
  • [083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2)
  • [084]車載網路文獻回顧
  • [085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3)
  • [086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4)
  • [087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5)
  • [088]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(6)
  • [089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1)
  • [090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2)
  • [091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3)
  • [092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4)
  • [093]後進國的產業研發策略(5)
  • [094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1)
  • [095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2)
  • [096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3)
  • [097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4)
  • [098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5)
  • [099]跨越產學鴻溝的經驗談(6)
  • [100]第一次刷完全書
  • [231]Seminar 3-PPT-What Mobile Ads Know about users
  • [232]Seminar 3-Questions
  • [701]研究所學習建議
  • [701]Self-Driving Emulation System
  • [701]Introduction of SUMO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第8章 眾裡尋他千百度—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2)
  • 【筆記】
  • 【感悟】

Was this helpful?

[024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2)

2017-09-30(六)[024]篇

第8章 眾裡尋他千百度—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2)

【筆記】

學術問題的要領形塑

  • 1.在擬定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時,必須同時考慮到創新的可能性、學術界、實務界可能有得衝擊,以及在有限時間內,取得足夠證據並完成嚴謹論證的可能性。

  • 2.為了讓問題具有高度的明確性,許多學術研究題目都刻意使用術語和簡化理論模式,來取代對現實世界的直接討論。

  • 3.美國軍方增委託學術界研究,潛水艇快速前進時,周圍海水的壓力分佈,但學術界把題目改為『有限長木棍在二維不可壓縮流體中支流場分析』,其中很多理由都與美國國防無關。

  • 4.有線長木棍指潛水艇也可以指任何在水底下運動的長條型物體; 而不可壓縮流體可以只是海水也可以指任任何不易壓縮的流體,因此『有限長木棍在二維不可壓縮流體中支流場分析』可以被靈活廣泛應用到更多問題上。

  • 5.學術界探討的對象,通常是針對一個『類別』(集合)的問題,而不是單一的具體的問題

  • 6.學術界再開始研究一個實際問題之前,會先把它轉化爲一個可被嚴謹討論的學術問題,這個形塑問題(problem formulation)的過程,基本上就是進行簡化與抽象化,其目的就是與學術界的知識體系接軌。

  • 7.進行problem formulation的目的有三個

    • 通過簡化與抽象化的過程,將複雜而難以精確回答的問題,改寫為單純、明確而有明確答案的問題。

    • 夠過問題改寫過程,把問題改為能與學術接軌的問題,以便利用學術經驗,不用閉門造車,假使研究成果能與學術知識體系連接、擴展,那就能成為系統化『客觀知識』。

    • 只有釐清該研究相對於既有文獻的創新部分,以便力求突破既有知識邊界,而與既有知識體系重疊部分,就不需要浪費力氣研究。

【感悟】

  • 1.學術界只處理實際問題最有核心與具有普遍性的部分,而實際解決問題的人,必須自己想辦法去縫合抽象理論與現實問題之間的差距。

  • 2.解決被學術界忽略的現實問題,這個能力仰賴的是隨著應用場合而異的零碎經驗知識與創意,以及應用者活用學術界抽象知識的能力。

  • 3.problem formulation的建立需要練習,平時就要把自己的所學總結、覆盤等抽象化,這樣在弄複雜的問題時,才有能力做簡化。

Previous[023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1)Next[025]論文題目與研究範圍(3)

Last updated 6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